第19章
赵景清露出笑模样,眼睛弯弯的,“袁牧,你学会了吗?”
“……应该会了。”袁牧不太确定,切身做一次豆腐,袁牧此时才明白景清在赵家做豆腐卖豆腐有多苦,这才两斤豆子。
“很简单,不难的。”赵景清将锅里豆腐切块,“别人说我豆腐做得香,味道更好吃,其实没有秘方,就是豆渣磨得更细腻,豆浆沥得更干净,没什么太特别的。”
袁牧觉得他不必谦虚,“一样的豆腐,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,每一处要注意的巧思,都是经年累月中一点点发现改良,比别人耗费更多的心力。别人做豆腐,只是徐规蹈距做豆腐,你却想着怎么做更好,很厉害。”
赵景清听到后面才发现袁牧是在夸他,还夸得那么好,他面上发热,别开视线不看袁牧,“哪、哪有那么厉害。”
拿两个海碗各舀出一碗豆腐,赵景清赶袁牧走,“给大伯三叔送去。”
袁牧失笑,又开始抓壮丁,“星儿,你去。”
“景清哥哥,你看……”袁星别别扭扭站起来,想要告状,对上袁牧的目光,袁星改口道,“我去我去,二哥你得给我一文钱。”
袁牧:“行,送去回来给你。”
晚上吃得是豆花饭,赵景清准备了两个沾碟,红油辣椒和青剁椒,他沾碟打得好,极其下饭。
饭是甑子饭,米粒松软,粒粒分明,下嫩豆花更是好吃。
饭是袁牧蒸的,他特意多舀半桶米,没成想吃完了。
林翠娥赞不绝口,“景清手艺好,怪不得有人惦记着。比你大伯家做得香多了,我在镇上买的都没你的好吃。”
赵景清抿唇笑,“我做豆腐,娘以后想吃就吃,吃多少都有。”
林翠娥也忍不住笑,“成,我就天天吃。”
吃完收拾洗漱,赵景清先洗漱完回屋。
袁牧拧帕子,却不着急洗脸,展开洗脸帕看了又看,稀罕得不行。
林翠娥在旁边泡脚,看得直皱眉,“你不洗脸在那干啥呢,能看出花儿不成?”
袁牧洗脸摩擦的力道都小了些,“景清给我缝的。”
林翠娥:“……”
屋内,赵景清坐桌边擦手背,猪油在手背上抹开,油光莹润,赵景清抹着抹着露出笑来。
袁牧夸他,娘也夸他,还有老主顾惦记着他。
原来他那么厉害!
他做得豆腐那么好吃!
作者有话说:
----------------------
清宝你很棒很厉害[加油][加油][加油][加油]变自信耀眼去更远的地方!!
景清:做豆腐,你学废了吗?
袁大壮:废了废了[化了]
读者宝宝们,明天请假一天,不更新哦~[摸头][摸头]后天见[摸头][摸头]另外,求灌溉[可怜][可怜][可怜]
第15章
袁牧推门而入,赵景清面颊上的笑意还未消散。
灯火如豆,光芒昏暗,却照得他双目熠熠生辉,袁牧站在门口,还没多看几眼,景清便发现他,面上笑意收敛,唇角微抿,垂下眼眸。
袁牧反手插上门栓,走到靠墙而立的柜子处,打开柜门取出个约摸半尺宽一尺长的小木箱。见景清收好小罐子,准备上床,袁牧喊住他,“景清,别急着上床,我和你说件事儿。”
赵景清回身,“啥事儿?”
两人在桌边坐下,袁牧打开小木箱,里面是几块碎银,两串铜钱,一杆戥子称,以及他们的婚书。
赵景清目光触及,不由望向袁牧。
袁牧郑重其事,“景清,昨天卖狍子的十两银子,我交给娘了。我和爹娘商量好,后边我赚的钱,一半交给他们,一半交给你。娘管家里的吃穿,给你的咱们自己花用。”
“我手里头这些加起来,一共四两多,都交给你。”袁牧将小木箱推向赵景清,“你数数。”
赵景清桌下的手无意识紧扣,有些无措,“……我管钱?”
“嗯,咱们小家你管钱。”袁牧肯定道,“咱家都是媳妇夫郞管钱,我用钱的地方少,要花钱再找你。你想买什么自己买,不要舍不得花。我能赚钱,你也能赚钱,咱们慢慢攒,肯定能攒下家底。”
赵景清愣愣看着他,火光中眸色莹润,他点了点头,喉咙中好似堵着东西,说话艰涩,“……好。”
“昨儿就该给你了,我回屋你已经躺下,就没说。”袁牧催促道,“快数数。”
赵景清拿出戥子称,碎银拢共四两二钱,两串整的钱串子是一百文的,零散的铜板有二十八个,袁牧交给他的一共是四两四钱又三十六文。
清点完,赵景清没阖上盖子,起身走向床边,从枕头下取出袁牧给他的麻色荷包。回身坐下,赵景清倒出里面的碎银铜板,叮叮当当落入小木箱中,袁牧给他二两,昨天去镇上买东西花掉二十八文,手里还有一两九钱又七十二文。
“一共六两四钱又八文!”赵景清双眸明亮,数出五十个铜板装入麻色荷包,“给你。”
袁牧没要,“不用给我,吃穿家里有,我用不着钱。”
“给你傍身。”赵景清道,他知道手里没钱的滋味,“总会有用钱的地方,你拿着。”
袁牧接过笑着接过,“我夫郞真好。”
火光摇曳,赵景清眨眨眼,轰然面红耳热。
——
裴家。
赵景明提猪食喂猪,费力提起来倒进猪槽,累得气喘吁吁,喘了两口气,赵景明提上空的木桶摸黑走出猪圈。
冬夜寒风凌冽,猪圈到厨房的路恰在风口上,风吹得更是猛烈,他提猪食喂猪累出汗来,风一吹寒意钻入后背,侵入身体,赵景明打了个哆嗦,快步跑回厨房,舀水洗漱。
灶膛后,坐着瘦小的小树儿,他低头拢着肩,缩成一团,尽量减少存在感,但并没有用。
赵景明一边洗脚一边骂,“吃白食的玩意儿,这不能干那不能干,还要我来伺候……”
骂骂咧咧洗完脚,赵景明回屋,屋子里昏暗,裴西安已经躺上床。
赵景明站在黑暗中,说不出是什么滋味,他摸黑上床,“西安,睡了吗?”
“没有。”裴西安翻了个身,背对赵景明。
赵景明躺下,问:“今儿咋这么早,不温书了?”
裴西安道:“没灯油。”
赵景明:“明儿让老二老三去买。”
“他两?钱给到他们手里,说是丢进水里也不为过,哪还有灯油。”裴西安叹道,显然十分清楚自己两个弟弟的德行。
不能让他两去,死老太婆整日躺床上叫唤,小树儿哪会买东西,西安又要温书……赵景明嘴巴张了张,“明儿我去买。”
死老太婆手紧得很,要从她手里掏出一个铜板,比登天还难,嘴里说着西安读书最重要,也没见她出钱出力。
还好他手里有钱,在家当哥儿时,有赵景清卖豆腐挣钱,爹也能挣钱,娘不时会给他零用,他攒了一些。出嫁前买东西哄骗赵景清和还做嫁衣舍了本,他现在手里零零总总有一两七钱。
赵景明琢磨,说什么也不能耽误西安温书,他还依仗着他中举当大官,跟着享福咧,为西安读书花钱是应该的。
裴西安翻身面朝赵景明,“你手里有钱吗,我去问娘要。”
赵景明回答:“有一点,不多。你别操心了,安心读书就好,我明儿去镇上买。”
“好。景明……嫁给我,你受苦了。”裴西安顿了下,握住赵景明短短时日便粗糙许多的手,笑着承诺道,“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。”
“嗯,我相信你。”赵景明含笑道,心里美滋滋的。苦也就苦五年,五年后就该他享福了,赵景清穿身新棉布衣裳算什么,以后他可是穿金戴银。
只是袁牧的腿……他腿没折,回来得也比前世早,赵景明弄不懂咋回事,命运天定,老天爷眷顾他,袁牧腿折是迟早的事儿,赵景明越琢磨越发这般认为。
黑夜沉沉,屋顶积雪缓缓融化,来不及滴落,又在房檐挂上长长的冰凌。
免得掉下来砸到人,袁牧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,叮叮咚咚一阵敲,碎了一地冰渣子。
赵景清从厨房端着碗筷出来,朝堂屋走,“袁牧,吃饭了。”
“马上来。”袁牧把冰渣子扫一块倒院里坝子边,扫帚一放,立即进了堂屋。
早饭吃得简单,红薯稀饭就炒腌咸菜。
林翠娥煮了两个鸡蛋,一个给赵景清,一个给袁星。
农闲事少,赵景清喂鸡捡蛋铲鸡屎,忙活完赵景清倒出黄豆,开始捡豆子,把坏的干瘪的剔出来。
天气冷,要泡的豆子多,泡发的时间长,赵景清想早些泡上,十六斤豆子分开泡四盆,赵景清擦干手,又开始忙活缝布帕子,昨儿已经裁剪出来了,今天缝好就成。
忙活起来时间过得快,转眼半下午过去,袁牧担心刘老匠做不完豆腐框,早早就去蹲守。
待到日落,袁牧背篓背手上拿,带着十个豆腐框回来了,还多带了一样东西——豆腐架。
“……应该会了。”袁牧不太确定,切身做一次豆腐,袁牧此时才明白景清在赵家做豆腐卖豆腐有多苦,这才两斤豆子。
“很简单,不难的。”赵景清将锅里豆腐切块,“别人说我豆腐做得香,味道更好吃,其实没有秘方,就是豆渣磨得更细腻,豆浆沥得更干净,没什么太特别的。”
袁牧觉得他不必谦虚,“一样的豆腐,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,每一处要注意的巧思,都是经年累月中一点点发现改良,比别人耗费更多的心力。别人做豆腐,只是徐规蹈距做豆腐,你却想着怎么做更好,很厉害。”
赵景清听到后面才发现袁牧是在夸他,还夸得那么好,他面上发热,别开视线不看袁牧,“哪、哪有那么厉害。”
拿两个海碗各舀出一碗豆腐,赵景清赶袁牧走,“给大伯三叔送去。”
袁牧失笑,又开始抓壮丁,“星儿,你去。”
“景清哥哥,你看……”袁星别别扭扭站起来,想要告状,对上袁牧的目光,袁星改口道,“我去我去,二哥你得给我一文钱。”
袁牧:“行,送去回来给你。”
晚上吃得是豆花饭,赵景清准备了两个沾碟,红油辣椒和青剁椒,他沾碟打得好,极其下饭。
饭是甑子饭,米粒松软,粒粒分明,下嫩豆花更是好吃。
饭是袁牧蒸的,他特意多舀半桶米,没成想吃完了。
林翠娥赞不绝口,“景清手艺好,怪不得有人惦记着。比你大伯家做得香多了,我在镇上买的都没你的好吃。”
赵景清抿唇笑,“我做豆腐,娘以后想吃就吃,吃多少都有。”
林翠娥也忍不住笑,“成,我就天天吃。”
吃完收拾洗漱,赵景清先洗漱完回屋。
袁牧拧帕子,却不着急洗脸,展开洗脸帕看了又看,稀罕得不行。
林翠娥在旁边泡脚,看得直皱眉,“你不洗脸在那干啥呢,能看出花儿不成?”
袁牧洗脸摩擦的力道都小了些,“景清给我缝的。”
林翠娥:“……”
屋内,赵景清坐桌边擦手背,猪油在手背上抹开,油光莹润,赵景清抹着抹着露出笑来。
袁牧夸他,娘也夸他,还有老主顾惦记着他。
原来他那么厉害!
他做得豆腐那么好吃!
作者有话说:
----------------------
清宝你很棒很厉害[加油][加油][加油][加油]变自信耀眼去更远的地方!!
景清:做豆腐,你学废了吗?
袁大壮:废了废了[化了]
读者宝宝们,明天请假一天,不更新哦~[摸头][摸头]后天见[摸头][摸头]另外,求灌溉[可怜][可怜][可怜]
第15章
袁牧推门而入,赵景清面颊上的笑意还未消散。
灯火如豆,光芒昏暗,却照得他双目熠熠生辉,袁牧站在门口,还没多看几眼,景清便发现他,面上笑意收敛,唇角微抿,垂下眼眸。
袁牧反手插上门栓,走到靠墙而立的柜子处,打开柜门取出个约摸半尺宽一尺长的小木箱。见景清收好小罐子,准备上床,袁牧喊住他,“景清,别急着上床,我和你说件事儿。”
赵景清回身,“啥事儿?”
两人在桌边坐下,袁牧打开小木箱,里面是几块碎银,两串铜钱,一杆戥子称,以及他们的婚书。
赵景清目光触及,不由望向袁牧。
袁牧郑重其事,“景清,昨天卖狍子的十两银子,我交给娘了。我和爹娘商量好,后边我赚的钱,一半交给他们,一半交给你。娘管家里的吃穿,给你的咱们自己花用。”
“我手里头这些加起来,一共四两多,都交给你。”袁牧将小木箱推向赵景清,“你数数。”
赵景清桌下的手无意识紧扣,有些无措,“……我管钱?”
“嗯,咱们小家你管钱。”袁牧肯定道,“咱家都是媳妇夫郞管钱,我用钱的地方少,要花钱再找你。你想买什么自己买,不要舍不得花。我能赚钱,你也能赚钱,咱们慢慢攒,肯定能攒下家底。”
赵景清愣愣看着他,火光中眸色莹润,他点了点头,喉咙中好似堵着东西,说话艰涩,“……好。”
“昨儿就该给你了,我回屋你已经躺下,就没说。”袁牧催促道,“快数数。”
赵景清拿出戥子称,碎银拢共四两二钱,两串整的钱串子是一百文的,零散的铜板有二十八个,袁牧交给他的一共是四两四钱又三十六文。
清点完,赵景清没阖上盖子,起身走向床边,从枕头下取出袁牧给他的麻色荷包。回身坐下,赵景清倒出里面的碎银铜板,叮叮当当落入小木箱中,袁牧给他二两,昨天去镇上买东西花掉二十八文,手里还有一两九钱又七十二文。
“一共六两四钱又八文!”赵景清双眸明亮,数出五十个铜板装入麻色荷包,“给你。”
袁牧没要,“不用给我,吃穿家里有,我用不着钱。”
“给你傍身。”赵景清道,他知道手里没钱的滋味,“总会有用钱的地方,你拿着。”
袁牧接过笑着接过,“我夫郞真好。”
火光摇曳,赵景清眨眨眼,轰然面红耳热。
——
裴家。
赵景明提猪食喂猪,费力提起来倒进猪槽,累得气喘吁吁,喘了两口气,赵景明提上空的木桶摸黑走出猪圈。
冬夜寒风凌冽,猪圈到厨房的路恰在风口上,风吹得更是猛烈,他提猪食喂猪累出汗来,风一吹寒意钻入后背,侵入身体,赵景明打了个哆嗦,快步跑回厨房,舀水洗漱。
灶膛后,坐着瘦小的小树儿,他低头拢着肩,缩成一团,尽量减少存在感,但并没有用。
赵景明一边洗脚一边骂,“吃白食的玩意儿,这不能干那不能干,还要我来伺候……”
骂骂咧咧洗完脚,赵景明回屋,屋子里昏暗,裴西安已经躺上床。
赵景明站在黑暗中,说不出是什么滋味,他摸黑上床,“西安,睡了吗?”
“没有。”裴西安翻了个身,背对赵景明。
赵景明躺下,问:“今儿咋这么早,不温书了?”
裴西安道:“没灯油。”
赵景明:“明儿让老二老三去买。”
“他两?钱给到他们手里,说是丢进水里也不为过,哪还有灯油。”裴西安叹道,显然十分清楚自己两个弟弟的德行。
不能让他两去,死老太婆整日躺床上叫唤,小树儿哪会买东西,西安又要温书……赵景明嘴巴张了张,“明儿我去买。”
死老太婆手紧得很,要从她手里掏出一个铜板,比登天还难,嘴里说着西安读书最重要,也没见她出钱出力。
还好他手里有钱,在家当哥儿时,有赵景清卖豆腐挣钱,爹也能挣钱,娘不时会给他零用,他攒了一些。出嫁前买东西哄骗赵景清和还做嫁衣舍了本,他现在手里零零总总有一两七钱。
赵景明琢磨,说什么也不能耽误西安温书,他还依仗着他中举当大官,跟着享福咧,为西安读书花钱是应该的。
裴西安翻身面朝赵景明,“你手里有钱吗,我去问娘要。”
赵景明回答:“有一点,不多。你别操心了,安心读书就好,我明儿去镇上买。”
“好。景明……嫁给我,你受苦了。”裴西安顿了下,握住赵景明短短时日便粗糙许多的手,笑着承诺道,“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。”
“嗯,我相信你。”赵景明含笑道,心里美滋滋的。苦也就苦五年,五年后就该他享福了,赵景清穿身新棉布衣裳算什么,以后他可是穿金戴银。
只是袁牧的腿……他腿没折,回来得也比前世早,赵景明弄不懂咋回事,命运天定,老天爷眷顾他,袁牧腿折是迟早的事儿,赵景明越琢磨越发这般认为。
黑夜沉沉,屋顶积雪缓缓融化,来不及滴落,又在房檐挂上长长的冰凌。
免得掉下来砸到人,袁牧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,叮叮咚咚一阵敲,碎了一地冰渣子。
赵景清从厨房端着碗筷出来,朝堂屋走,“袁牧,吃饭了。”
“马上来。”袁牧把冰渣子扫一块倒院里坝子边,扫帚一放,立即进了堂屋。
早饭吃得简单,红薯稀饭就炒腌咸菜。
林翠娥煮了两个鸡蛋,一个给赵景清,一个给袁星。
农闲事少,赵景清喂鸡捡蛋铲鸡屎,忙活完赵景清倒出黄豆,开始捡豆子,把坏的干瘪的剔出来。
天气冷,要泡的豆子多,泡发的时间长,赵景清想早些泡上,十六斤豆子分开泡四盆,赵景清擦干手,又开始忙活缝布帕子,昨儿已经裁剪出来了,今天缝好就成。
忙活起来时间过得快,转眼半下午过去,袁牧担心刘老匠做不完豆腐框,早早就去蹲守。
待到日落,袁牧背篓背手上拿,带着十个豆腐框回来了,还多带了一样东西——豆腐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