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
“……倒反天罡!”黄宁气得拍桌而起,他自幼被逼着读书,是最不服、最不喜管教的,“你是他丈夫,你就这般放任他爬你头顶上?又不是你爹,凭什么?!”
是啊,凭什么?裴西安道:“也不能全怪他,毕竟我也有做得不对之处。”
黄宁怒视他,最终无奈坐下。
“他本不是这样的性子,只因岳父这事儿……我且先顺着他,待他气消即可。”裴西安语气无奈且纵容,转而继续道,“但……有一事我始终觉得奇怪。”
“何事?”
裴西安道:“那日我去找你,是岳父上工的时辰,按理来说他不该出现在那。”
可赵四却出现在那儿,裴西安思来想去,有了猜测。赵四进豆腐坊,赵景清和袁牧虽接纳了他,但双方关系不睦,私下自是千般不愿意。他进出梧桐里赵家没避人,指不定叫他们知道了,认为是他撺掇的赵四,将事情怪在他头上,继而报复他。
当真是表面一套,背地里一套。
裴西安眼底闪过恨意,“他出现在那,是有人故意引导。”
黄宁震惊不已,“是谁?”
“我的连襟,袁牧。”裴西安肯定道,“他和他夫郎在小罗湾开了一家豆腐坊,岳父正是在那儿上工,该上工的时辰得了闲,与他们脱不了干系。”
黄宁若有所思,“是不是赵氏豆腐坊?我今儿来路过小罗湾,看到他家的牌匾了。”
裴西安肯定道:“是。”
“你和你岳父的事儿,与他们何干,吃饱了闲的,管上你的闲事,还害你致此。”黄宁看裴西安这狼狈颓废样,瞧着就碍眼,一想到这是袁牧害的,还连带他也挨了打,就起不打一处来,“你且等着,瞧我给他们点颜色瞧瞧。”
裴西安忙劝道:“别,他们心可黑着,你不是他们的对手。而且,袁牧和公所的易捕快有交情,得罪他们不起。”
“你怕他们我可不怕,我家大业大,碾死他们跟碾死蚂蚁没两样。”黄宁嗤笑,站起身往外走,“等我给你带好消息。”
裴西安站起来,因腿伤未康复,只得提高声音道:“黄宁,你别冲动……”
黄宁抬手挥了挥,大跨步离开,也不进山找山珍,穿过田埂坐上马车离开。
小厮问:“少爷,您真要帮裴秀才出气?”
“难不成是假的?”黄宁白他一眼,他娘给的人就是不好用,总问些不动脑子的问题。要不是他娘给的人,他都不稀得带出门。
小厮劝道:“公所的捕快可是清河县衙派下来的,在衙门可有关系,能不招惹便不要招惹。”
黄宁暗道坏了,他咋忘了这茬,他混是混了点,可也知道啥能惹啥不能惹。他吃喝嫖,家里的钱败不完,可沾上官家,任他家大业大,说没就没。
“知道了知道了,啰嗦。”黄宁不耐摆手,暗暗寻思起来,他话都放出去了,总不能言而无信,多丢面啊。
寻常能惹来捕快的手段不能用,得另想办法。
——
小罗湾,赵氏豆腐坊。
赵景清重新发酵的四罐生豆浆,于寅时初装入陶罐密封。
正午时分,发酵四个时辰,赵景清打开第一罐检查,凝了薄薄一层豆腐皮,下层仍是豆浆的颜色。又发酵三个时辰,已是日暮时分,赵景清打开第二灌检查,表面凝了一层厚厚的豆腐皮,下层液体呈淡黄色,散发微酸气息,和方子上描述的相似。
……先试上一试。
林翠娥在做饭,没到吃饭的点,赵景清叫上袁牧,夫夫两人一起去到外边作坊,磨豆子沥豆浆。
锅中豆浆煮沸,赵景清舀酸浆水少量多次点浆,锅中豆浆无甚明显变化。赵景清将发酵的酸浆水全部点进去,底部形成絮状豆花,但是不成形,不用舀出倒入豆腐框内压制,赵景清也清楚知道这锅做坏了。
难道豆浆太多了?赵景清猜测。
林翠娥饭还没做好,赵景清抓紧时间又拆开一个密封陶罐,豆浆的量减半,煮沸后再次点浆。
这次豆花出现得快,但锅里都分层了,下面是絮状豆花,上边是微微泛黄的清水。
又失败了。
赵景清眉头微蹙,无奈叹息,“看来是酸浆水没发酵好。”
袁牧安慰道:“还有一罐,待它再发酵一阵,我们再试。”
赵景清点点头,“好。”
“袁牧,景清,吃饭咯!”林翠娥的声音自院内响起。
“来了!”赵景清应了声,和袁牧一道将用过的锅和石磨清洗干净,走进院子。
次日清晨丑时过半,赵景清起床收拾好第一时间进入发酵房,打开陶罐,酸味更加浓郁,仔细嗅闻亦没有闻到臭味,赵景清用筷子沾了点尝,比昨天的酸一点点。
工人已然上工,石磨运转,磨出一桶又一桶豆浆。
赵景清提了一桶,沥浆煮浆,点浆。
这一次,豆浆凝结的更快,但仍是分层的,这种口感不好。
为何还是这样?今天酸浆水的比昨天晚上的更酸,豆花凝得也更快,赵景清福至心灵,明白过来,是因为酸浆水还不够酸,现在这种程度的还不够。
可再发酵半天,这酸浆水可就坏了,臭气扑鼻。
赵景清暗自琢磨,倏的睁圆了眸子,有了主意。
之前林翠娥做馒头,会留一块面团做酵母,这样后面再做馒头发酵得会更快一些。他可以用先发酵的酸浆水做‘酵母’,往里面加生豆浆,再次发酵。
有了主意,赵景清再次封了四罐生豆浆。另加生豆浆的比例和发酵时间都会影响酸浆水,赵景清稍稍迟疑后,连续封了十二罐。这一次,拢共封了十六罐。
待次日酉时四刻,赵景清拆开八个陶罐,四个一组按同等比例加入生豆浆,等待继续发酵。另外八罐,赵景清等到丑时过半,拆开后如法炮制。
第一次发酵的最佳时间是七个时辰至十个时辰。
二次发酵,赵景清依然先以第一次的时间为准,酉时的按时间分两次拆,丑时的亦然。
四次十六罐尝试下来,先发酵七个时辰,后发酵十个时辰,比例为一比三的酸浆水最好用。其次是先发酵十个时辰,后发酵七个时辰,比例为一比三的酸浆水。
两者都能点出成型的豆花,但后者做出的豆花带了点酸味,口感不如前者好。
其余的都失败了,特别是先十后十的,发酵坏了,拆开臭得赵景清打哕。
赵景清捏着鼻子,实在不想洗这陶罐,叫来袁牧,他也不说话,只一双眼睛眼巴巴看着他。
袁牧:“……”
袁牧转身离去,再回来时鼻子已经堵上,矮身抱上陶罐离开。
酸浆水做出来,且能点出豆花,然而口感不似方子上写的嫩滑细腻,赵景清吃着,甚至比不上他做的嫩豆腐。
接下来该考虑的是,如何做出方子上写的口感。
而这,需要漫长的一次次尝试。
一天、两天、三天……悄然便过,经过不断调整尝试,赵景清做出的酸浆豆腐口感越来越好。
不知是不是姜家老爷子想要的尝到的味道。
只有让他尝过才知道,赵景清和袁牧商量,“袁大壮,明儿能抽出时间吗,咱们去清河县城找姜夫人,让她尝尝这酸浆豆腐味道做对没。”
袁牧道:“能,咱们一早就去。”
“嗯。”
定好时间,赵景清将酸浆水准备好,明儿好带去姜家做豆腐。他习惯了用林氏五谷铺进货的豆子,赵景清找了个布袋子,打算舀几斤装了带去。
他这才留意到,仓库余下的豆子不多了,约摸还有三石。如今豆腐量大,豆子用得快,余下这些只能用两天。
赵景清舀了十斤豆子,出去后便找张兴让他记得去林氏五谷铺拉货,看了一圈没瞧见人,赵景清进屋问袁牧,“你看见张大哥没?该进货了。”
“我记着呢,他和爹一起去镇上拉货了。”袁牧回答道,脑瓜子一转,旋即假做生气模样嘀嘀咕咕道,“你就这么不信任我?我说了你安心做酸浆豆腐,其他的事儿我处理,你……哼。”
“我不是,袁牧……袁大壮…… ”赵景清扯他袖子,“我没有不信任你,你别生气。”
袁牧图穷匕见,“行,今晚同房我就不生气。”
赵景清:“……”
枉他还以为真惹袁牧生气伤心了,合着在这儿等着呢,赵景清改为掐他,“袁大壮,青天白日的你……”
袁牧握住他的手,“同房嘛,景清景清景清。”
“……”赵景清无奈至极,又气又好笑,“同同同,你别说了。”
袁牧奸计得逞,得了便宜还卖乖,“还是景清心疼我。”
家里人多,赵景清不忘叮嘱道:“你……你不许闹出动静来。”
“得令,”袁牧凑近赵景清耳边道,“我轻一点,不孟浪。”
赵景清臊红了脸,“你再说就不同房了。”
是啊,凭什么?裴西安道:“也不能全怪他,毕竟我也有做得不对之处。”
黄宁怒视他,最终无奈坐下。
“他本不是这样的性子,只因岳父这事儿……我且先顺着他,待他气消即可。”裴西安语气无奈且纵容,转而继续道,“但……有一事我始终觉得奇怪。”
“何事?”
裴西安道:“那日我去找你,是岳父上工的时辰,按理来说他不该出现在那。”
可赵四却出现在那儿,裴西安思来想去,有了猜测。赵四进豆腐坊,赵景清和袁牧虽接纳了他,但双方关系不睦,私下自是千般不愿意。他进出梧桐里赵家没避人,指不定叫他们知道了,认为是他撺掇的赵四,将事情怪在他头上,继而报复他。
当真是表面一套,背地里一套。
裴西安眼底闪过恨意,“他出现在那,是有人故意引导。”
黄宁震惊不已,“是谁?”
“我的连襟,袁牧。”裴西安肯定道,“他和他夫郎在小罗湾开了一家豆腐坊,岳父正是在那儿上工,该上工的时辰得了闲,与他们脱不了干系。”
黄宁若有所思,“是不是赵氏豆腐坊?我今儿来路过小罗湾,看到他家的牌匾了。”
裴西安肯定道:“是。”
“你和你岳父的事儿,与他们何干,吃饱了闲的,管上你的闲事,还害你致此。”黄宁看裴西安这狼狈颓废样,瞧着就碍眼,一想到这是袁牧害的,还连带他也挨了打,就起不打一处来,“你且等着,瞧我给他们点颜色瞧瞧。”
裴西安忙劝道:“别,他们心可黑着,你不是他们的对手。而且,袁牧和公所的易捕快有交情,得罪他们不起。”
“你怕他们我可不怕,我家大业大,碾死他们跟碾死蚂蚁没两样。”黄宁嗤笑,站起身往外走,“等我给你带好消息。”
裴西安站起来,因腿伤未康复,只得提高声音道:“黄宁,你别冲动……”
黄宁抬手挥了挥,大跨步离开,也不进山找山珍,穿过田埂坐上马车离开。
小厮问:“少爷,您真要帮裴秀才出气?”
“难不成是假的?”黄宁白他一眼,他娘给的人就是不好用,总问些不动脑子的问题。要不是他娘给的人,他都不稀得带出门。
小厮劝道:“公所的捕快可是清河县衙派下来的,在衙门可有关系,能不招惹便不要招惹。”
黄宁暗道坏了,他咋忘了这茬,他混是混了点,可也知道啥能惹啥不能惹。他吃喝嫖,家里的钱败不完,可沾上官家,任他家大业大,说没就没。
“知道了知道了,啰嗦。”黄宁不耐摆手,暗暗寻思起来,他话都放出去了,总不能言而无信,多丢面啊。
寻常能惹来捕快的手段不能用,得另想办法。
——
小罗湾,赵氏豆腐坊。
赵景清重新发酵的四罐生豆浆,于寅时初装入陶罐密封。
正午时分,发酵四个时辰,赵景清打开第一罐检查,凝了薄薄一层豆腐皮,下层仍是豆浆的颜色。又发酵三个时辰,已是日暮时分,赵景清打开第二灌检查,表面凝了一层厚厚的豆腐皮,下层液体呈淡黄色,散发微酸气息,和方子上描述的相似。
……先试上一试。
林翠娥在做饭,没到吃饭的点,赵景清叫上袁牧,夫夫两人一起去到外边作坊,磨豆子沥豆浆。
锅中豆浆煮沸,赵景清舀酸浆水少量多次点浆,锅中豆浆无甚明显变化。赵景清将发酵的酸浆水全部点进去,底部形成絮状豆花,但是不成形,不用舀出倒入豆腐框内压制,赵景清也清楚知道这锅做坏了。
难道豆浆太多了?赵景清猜测。
林翠娥饭还没做好,赵景清抓紧时间又拆开一个密封陶罐,豆浆的量减半,煮沸后再次点浆。
这次豆花出现得快,但锅里都分层了,下面是絮状豆花,上边是微微泛黄的清水。
又失败了。
赵景清眉头微蹙,无奈叹息,“看来是酸浆水没发酵好。”
袁牧安慰道:“还有一罐,待它再发酵一阵,我们再试。”
赵景清点点头,“好。”
“袁牧,景清,吃饭咯!”林翠娥的声音自院内响起。
“来了!”赵景清应了声,和袁牧一道将用过的锅和石磨清洗干净,走进院子。
次日清晨丑时过半,赵景清起床收拾好第一时间进入发酵房,打开陶罐,酸味更加浓郁,仔细嗅闻亦没有闻到臭味,赵景清用筷子沾了点尝,比昨天的酸一点点。
工人已然上工,石磨运转,磨出一桶又一桶豆浆。
赵景清提了一桶,沥浆煮浆,点浆。
这一次,豆浆凝结的更快,但仍是分层的,这种口感不好。
为何还是这样?今天酸浆水的比昨天晚上的更酸,豆花凝得也更快,赵景清福至心灵,明白过来,是因为酸浆水还不够酸,现在这种程度的还不够。
可再发酵半天,这酸浆水可就坏了,臭气扑鼻。
赵景清暗自琢磨,倏的睁圆了眸子,有了主意。
之前林翠娥做馒头,会留一块面团做酵母,这样后面再做馒头发酵得会更快一些。他可以用先发酵的酸浆水做‘酵母’,往里面加生豆浆,再次发酵。
有了主意,赵景清再次封了四罐生豆浆。另加生豆浆的比例和发酵时间都会影响酸浆水,赵景清稍稍迟疑后,连续封了十二罐。这一次,拢共封了十六罐。
待次日酉时四刻,赵景清拆开八个陶罐,四个一组按同等比例加入生豆浆,等待继续发酵。另外八罐,赵景清等到丑时过半,拆开后如法炮制。
第一次发酵的最佳时间是七个时辰至十个时辰。
二次发酵,赵景清依然先以第一次的时间为准,酉时的按时间分两次拆,丑时的亦然。
四次十六罐尝试下来,先发酵七个时辰,后发酵十个时辰,比例为一比三的酸浆水最好用。其次是先发酵十个时辰,后发酵七个时辰,比例为一比三的酸浆水。
两者都能点出成型的豆花,但后者做出的豆花带了点酸味,口感不如前者好。
其余的都失败了,特别是先十后十的,发酵坏了,拆开臭得赵景清打哕。
赵景清捏着鼻子,实在不想洗这陶罐,叫来袁牧,他也不说话,只一双眼睛眼巴巴看着他。
袁牧:“……”
袁牧转身离去,再回来时鼻子已经堵上,矮身抱上陶罐离开。
酸浆水做出来,且能点出豆花,然而口感不似方子上写的嫩滑细腻,赵景清吃着,甚至比不上他做的嫩豆腐。
接下来该考虑的是,如何做出方子上写的口感。
而这,需要漫长的一次次尝试。
一天、两天、三天……悄然便过,经过不断调整尝试,赵景清做出的酸浆豆腐口感越来越好。
不知是不是姜家老爷子想要的尝到的味道。
只有让他尝过才知道,赵景清和袁牧商量,“袁大壮,明儿能抽出时间吗,咱们去清河县城找姜夫人,让她尝尝这酸浆豆腐味道做对没。”
袁牧道:“能,咱们一早就去。”
“嗯。”
定好时间,赵景清将酸浆水准备好,明儿好带去姜家做豆腐。他习惯了用林氏五谷铺进货的豆子,赵景清找了个布袋子,打算舀几斤装了带去。
他这才留意到,仓库余下的豆子不多了,约摸还有三石。如今豆腐量大,豆子用得快,余下这些只能用两天。
赵景清舀了十斤豆子,出去后便找张兴让他记得去林氏五谷铺拉货,看了一圈没瞧见人,赵景清进屋问袁牧,“你看见张大哥没?该进货了。”
“我记着呢,他和爹一起去镇上拉货了。”袁牧回答道,脑瓜子一转,旋即假做生气模样嘀嘀咕咕道,“你就这么不信任我?我说了你安心做酸浆豆腐,其他的事儿我处理,你……哼。”
“我不是,袁牧……袁大壮…… ”赵景清扯他袖子,“我没有不信任你,你别生气。”
袁牧图穷匕见,“行,今晚同房我就不生气。”
赵景清:“……”
枉他还以为真惹袁牧生气伤心了,合着在这儿等着呢,赵景清改为掐他,“袁大壮,青天白日的你……”
袁牧握住他的手,“同房嘛,景清景清景清。”
“……”赵景清无奈至极,又气又好笑,“同同同,你别说了。”
袁牧奸计得逞,得了便宜还卖乖,“还是景清心疼我。”
家里人多,赵景清不忘叮嘱道:“你……你不许闹出动静来。”
“得令,”袁牧凑近赵景清耳边道,“我轻一点,不孟浪。”
赵景清臊红了脸,“你再说就不同房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