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
舜安颜却是有些不满:华玘虽说是八阿哥的表弟,却并不亲近八阿哥,倒是景熙和吴尔占十分卖力。
隆科多听了这话自觉有些好笑,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报应吧,雍亲王的表弟不也给八阿哥摇旗呐喊吗?至少八阿哥的表弟没有支持他的政敌。
佟国维却摇了摇头:一府中人若是都是一个主意,这才是取死之道,国朝虽然优待旗人,等闲不会有破门灭家之祸,但是说到底,安郡王一系子嗣繁茂,没了你还有他,若想坐得稳爵位,中庸之道才是正理。
佟国维这番话虽然大有深意,但是明显是不对舜安颜这样少年人的胃口,他有些嫌弃的摆了摆手:说什么中庸之道,不过是无能罢了,前几日我去安郡王府上,与华玘也说了几句话,他言之无物,一看就不成事。
佟国维看着年轻气盛的孙子,只是摇头,倒是一旁看着一副菩萨样的德克新,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隆科多。
等到会谈结束,出了正房大门,舜安颜急匆匆的就往外头去了,仿佛是想要将佟国维这次的提点落到实处。
而隆科多则是慢慢悠悠的辍在后头,德克新回头看了一眼他,张了张口,好似要说什么,但是下一刻,屋里便有人出来,将隆科多叫了进去。
德克新站在原地,望着门口的方向眯了眯眼,许久,终于转头离开。
佟国维又把隆科多叫回来,自然是想知道四阿哥的这次约他见面的具体情节。
隆科多也不藏着掖着,很快就把今日的对话都说了。
佟国维听完吧嗒了两口旱烟,这才道:四阿哥是个稳重的,如此不疾不徐,才是成大事之人。
说完又顿了顿:只是他膝下子嗣到底不丰。
说完神色又有些奇怪的凝滞了一瞬:但是到底比八阿哥强些。
隆科多被他这话给惊得咳嗽了两声,然后有些尴尬的笑笑:子嗣之事不在多,有顶用的就成,您看安郡王倒是子嗣多,但是一大家子为了个爵位,倒是将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。
佟国维似笑非笑看了隆科多一眼:你这话到底是在说安郡王,还是在说旁人。
隆科多又忍不住咳嗽起来:阿玛您这是说什么呢,我自然是在说安郡王。
佟国维笑着摇了摇头:行了,不管你在说谁,世事如此,世人都求个多子多福,只是如今情势,却也强求不得,就和你说的一样,够用就成。
说完他又像是陷入了沉思,许久才道:还有件事,你要有数,打今儿起,你就不要再和家里几个兄弟子侄太过亲近了,皇上只怕是要用你了。
隆科多没想到老爷子会这么说,一时间有些疑惑:至于如此谨慎吗?
怎么谨慎都不为过。佟国维敲了敲烟锅,抖了抖烟锅里的积灰。
只要你能更进一步,便是咱们家自此沉寂下去也无妨。
老爷子一锤定音,隆科多便也不再多问,只能讷讷应了。
第14章 失衡
出了正月,京里越发热闹了起来,隆科多的差事却越发忙碌了起来,打从十五之后,皇帝视察通州河堤,隆科多便一路跟着皇帝在京城周边巡视河务。
他虽然是皇帝的贴身侍卫,吃的住的都算不错,但是外面的日子到底不比家里,不过一个来月的功夫,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。
不过虽然是瘦了许多,人却精神了,他这次出来,也是真真切切的体察到了民之疾苦。
此时的老百姓不比现代,现代人大部分思考的都是怎么让自己过得更好,而这会儿的老百姓都是在挣扎着如何让自己活下去。
或许一年多收几斗粮食,对老百姓来说,都是救命的好事儿了,更不必提旁的什么。
隆科多这一路跟随康熙行进过来,心中尤为震撼。
他的心里也隐约有了个想法,若是日后他能在其位,必要有所作为才成。
可是这次的巡视,最后却被一道密折打破。
这天中午,隆科多正领着一班人在皇帝大帐外扈从,便远远看见一个侍卫一路小跑过来。
隆科多眼尖,一看他那个架势,就是疾驰而来刚下了马,衣着都有些不大整齐。
劳烦通传一声,京中有密折上奏!侍卫上气不接下气的禀报。
隆科多心下一惊,也不敢耽搁,急忙求见禀报。
他也没能进到里头去,只找了太监进去传话。
不过片刻,太监便出来回话:皇上让人进去。
那侍卫在被查验过身份,又卸了刀具之后,这才跟随太监进了大帐,而隆科多看着这一幕,心中却不免生出一抹不安,看起来要出大事了。
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如同隆科多预料的一样,这道密折前脚刚到皇帝手上,后脚那侍卫便奉了一道圣旨,往京中疾驰而去。
隆科多见皇帝如此当机立断,竟是连陪同一起前来的大臣都没有召见询问,便乾纲独断做出了决定,便更知道那道圣旨只怕不简单。
而就在此时,皇帝却突然召见隆科多。
隆科多稳了稳心神,又仔细整理了一下着装,这才小心的进了大帐。
他这次进去的时候,皇帝却并未和往常一样闲适自在,而是盘腿坐在榻上,一手支着炕桌,深深的低垂着头。
桌上四散摆着折子,应当都是之前皇帝正在看的,但是如今,皇帝眼见已经再没有了看折子的心思。
隆科多也不敢多看,立时躬身行礼。
皇帝摆了摆手,语气竟是罕见的有些有气无力:你坐吧。
隆科多有些忐忑的坐到了梁九功给他搬的凳子上,他不动声色的谢过梁九功,同时也在观察梁九功的神色,只见他面上却是罕见的肃穆,隆科多心中越发知道不好。
皇帝沉默了良久,终于才开了口:你可知刚刚那道密折带来了什么消息?
隆科多抿了抿唇,轻声道:奴才不知。
皇帝抬起头望向他,面上竟是罕见的生出一抹凄然:也是,你整日跟在朕身边,只怕做梦都猜不到,太子竟在朕不知不觉间,织就了这样一张大网!
隆科多被惊得站起身来,连道惶恐:皇上,奴才实不知
行了,你且安坐,此事与你无关。康熙打断了隆科多的话。
隆科多心中一时间也有些惶然,不过到底也不敢违背皇帝的意思,只能又战战兢兢的坐下。
当日景熙状告托合齐,在安郡王丧事期间,与人会饮的事儿,你还记得吧?
隆科多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,这事儿他哪能忘,他当时就觉得这事儿不简单,定不会这般轻易的被盖过去,只是他也没想到,竟是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,还是不清不楚的。
刚刚那道折子给我禀告的便是这件事。说到这儿康熙冷笑一声:你当如何,那托合齐倒是好大的狗胆,几场会饮竟是勾连了朝中二十几位大臣,其中更有齐世武和耿额这样的国之重臣!
隆科多心里咯噔一下,齐世武是刑部尚书,耿额是兵部尚书,这两位可真真切切的都是国之重臣啊,哪怕真的就是太子党,但是行事竟然如此明目张胆,这简直
隆科多有些不安的看向康熙。
而康熙此时倒像是怒极反静,面上的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,看见隆科多望过来,只淡淡道:托合齐如此大胆,隆科多,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他?
隆科多一时间有些语塞,心说这事儿您问我干嘛,我就一高级打工人。
但是这话他敢想却是不敢说,只能讷讷道:皇上圣明烛照,奴才一切都听皇上吩咐。
康熙听到这话却是轻嗤一声:你倒惯会讨巧卖乖,那若是朕想让你代替托合齐成为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呢?
隆科多被惊得立刻站起身来,跪下行大礼:奴才自打入仕以来,皇上自来对奴才关爱有加,奴才只怕万死不能报,皇上若是有用得上奴才的,奴才哪怕是粉身碎骨,也绝无二话。
见他果真言之凿凿,康熙面上神色这才缓和了些许,语气也柔和了许多,温声道:好了,起来吧,朕不过是白问你一句话,倒是惹得你这一番言语,再说了,朕也只是说要提拔你,你倒是死啊活啊的乱说起来,也没一点顾忌。
隆科多心中这才松了口气,知道自己已经通过了皇帝的考验。
但是对于步军统领这个职位,隆科多心里却是有些犯怵的。
所谓的步军统领,全名应该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,主要负责北京城内城的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。
说的明白点,这就是皇室禁军的统领,非皇帝的心腹不可为。
隆科多听了这话自觉有些好笑,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报应吧,雍亲王的表弟不也给八阿哥摇旗呐喊吗?至少八阿哥的表弟没有支持他的政敌。
佟国维却摇了摇头:一府中人若是都是一个主意,这才是取死之道,国朝虽然优待旗人,等闲不会有破门灭家之祸,但是说到底,安郡王一系子嗣繁茂,没了你还有他,若想坐得稳爵位,中庸之道才是正理。
佟国维这番话虽然大有深意,但是明显是不对舜安颜这样少年人的胃口,他有些嫌弃的摆了摆手:说什么中庸之道,不过是无能罢了,前几日我去安郡王府上,与华玘也说了几句话,他言之无物,一看就不成事。
佟国维看着年轻气盛的孙子,只是摇头,倒是一旁看着一副菩萨样的德克新,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隆科多。
等到会谈结束,出了正房大门,舜安颜急匆匆的就往外头去了,仿佛是想要将佟国维这次的提点落到实处。
而隆科多则是慢慢悠悠的辍在后头,德克新回头看了一眼他,张了张口,好似要说什么,但是下一刻,屋里便有人出来,将隆科多叫了进去。
德克新站在原地,望着门口的方向眯了眯眼,许久,终于转头离开。
佟国维又把隆科多叫回来,自然是想知道四阿哥的这次约他见面的具体情节。
隆科多也不藏着掖着,很快就把今日的对话都说了。
佟国维听完吧嗒了两口旱烟,这才道:四阿哥是个稳重的,如此不疾不徐,才是成大事之人。
说完又顿了顿:只是他膝下子嗣到底不丰。
说完神色又有些奇怪的凝滞了一瞬:但是到底比八阿哥强些。
隆科多被他这话给惊得咳嗽了两声,然后有些尴尬的笑笑:子嗣之事不在多,有顶用的就成,您看安郡王倒是子嗣多,但是一大家子为了个爵位,倒是将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。
佟国维似笑非笑看了隆科多一眼:你这话到底是在说安郡王,还是在说旁人。
隆科多又忍不住咳嗽起来:阿玛您这是说什么呢,我自然是在说安郡王。
佟国维笑着摇了摇头:行了,不管你在说谁,世事如此,世人都求个多子多福,只是如今情势,却也强求不得,就和你说的一样,够用就成。
说完他又像是陷入了沉思,许久才道:还有件事,你要有数,打今儿起,你就不要再和家里几个兄弟子侄太过亲近了,皇上只怕是要用你了。
隆科多没想到老爷子会这么说,一时间有些疑惑:至于如此谨慎吗?
怎么谨慎都不为过。佟国维敲了敲烟锅,抖了抖烟锅里的积灰。
只要你能更进一步,便是咱们家自此沉寂下去也无妨。
老爷子一锤定音,隆科多便也不再多问,只能讷讷应了。
第14章 失衡
出了正月,京里越发热闹了起来,隆科多的差事却越发忙碌了起来,打从十五之后,皇帝视察通州河堤,隆科多便一路跟着皇帝在京城周边巡视河务。
他虽然是皇帝的贴身侍卫,吃的住的都算不错,但是外面的日子到底不比家里,不过一个来月的功夫,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。
不过虽然是瘦了许多,人却精神了,他这次出来,也是真真切切的体察到了民之疾苦。
此时的老百姓不比现代,现代人大部分思考的都是怎么让自己过得更好,而这会儿的老百姓都是在挣扎着如何让自己活下去。
或许一年多收几斗粮食,对老百姓来说,都是救命的好事儿了,更不必提旁的什么。
隆科多这一路跟随康熙行进过来,心中尤为震撼。
他的心里也隐约有了个想法,若是日后他能在其位,必要有所作为才成。
可是这次的巡视,最后却被一道密折打破。
这天中午,隆科多正领着一班人在皇帝大帐外扈从,便远远看见一个侍卫一路小跑过来。
隆科多眼尖,一看他那个架势,就是疾驰而来刚下了马,衣着都有些不大整齐。
劳烦通传一声,京中有密折上奏!侍卫上气不接下气的禀报。
隆科多心下一惊,也不敢耽搁,急忙求见禀报。
他也没能进到里头去,只找了太监进去传话。
不过片刻,太监便出来回话:皇上让人进去。
那侍卫在被查验过身份,又卸了刀具之后,这才跟随太监进了大帐,而隆科多看着这一幕,心中却不免生出一抹不安,看起来要出大事了。
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如同隆科多预料的一样,这道密折前脚刚到皇帝手上,后脚那侍卫便奉了一道圣旨,往京中疾驰而去。
隆科多见皇帝如此当机立断,竟是连陪同一起前来的大臣都没有召见询问,便乾纲独断做出了决定,便更知道那道圣旨只怕不简单。
而就在此时,皇帝却突然召见隆科多。
隆科多稳了稳心神,又仔细整理了一下着装,这才小心的进了大帐。
他这次进去的时候,皇帝却并未和往常一样闲适自在,而是盘腿坐在榻上,一手支着炕桌,深深的低垂着头。
桌上四散摆着折子,应当都是之前皇帝正在看的,但是如今,皇帝眼见已经再没有了看折子的心思。
隆科多也不敢多看,立时躬身行礼。
皇帝摆了摆手,语气竟是罕见的有些有气无力:你坐吧。
隆科多有些忐忑的坐到了梁九功给他搬的凳子上,他不动声色的谢过梁九功,同时也在观察梁九功的神色,只见他面上却是罕见的肃穆,隆科多心中越发知道不好。
皇帝沉默了良久,终于才开了口:你可知刚刚那道密折带来了什么消息?
隆科多抿了抿唇,轻声道:奴才不知。
皇帝抬起头望向他,面上竟是罕见的生出一抹凄然:也是,你整日跟在朕身边,只怕做梦都猜不到,太子竟在朕不知不觉间,织就了这样一张大网!
隆科多被惊得站起身来,连道惶恐:皇上,奴才实不知
行了,你且安坐,此事与你无关。康熙打断了隆科多的话。
隆科多心中一时间也有些惶然,不过到底也不敢违背皇帝的意思,只能又战战兢兢的坐下。
当日景熙状告托合齐,在安郡王丧事期间,与人会饮的事儿,你还记得吧?
隆科多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,这事儿他哪能忘,他当时就觉得这事儿不简单,定不会这般轻易的被盖过去,只是他也没想到,竟是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,还是不清不楚的。
刚刚那道折子给我禀告的便是这件事。说到这儿康熙冷笑一声:你当如何,那托合齐倒是好大的狗胆,几场会饮竟是勾连了朝中二十几位大臣,其中更有齐世武和耿额这样的国之重臣!
隆科多心里咯噔一下,齐世武是刑部尚书,耿额是兵部尚书,这两位可真真切切的都是国之重臣啊,哪怕真的就是太子党,但是行事竟然如此明目张胆,这简直
隆科多有些不安的看向康熙。
而康熙此时倒像是怒极反静,面上的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,看见隆科多望过来,只淡淡道:托合齐如此大胆,隆科多,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他?
隆科多一时间有些语塞,心说这事儿您问我干嘛,我就一高级打工人。
但是这话他敢想却是不敢说,只能讷讷道:皇上圣明烛照,奴才一切都听皇上吩咐。
康熙听到这话却是轻嗤一声:你倒惯会讨巧卖乖,那若是朕想让你代替托合齐成为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呢?
隆科多被惊得立刻站起身来,跪下行大礼:奴才自打入仕以来,皇上自来对奴才关爱有加,奴才只怕万死不能报,皇上若是有用得上奴才的,奴才哪怕是粉身碎骨,也绝无二话。
见他果真言之凿凿,康熙面上神色这才缓和了些许,语气也柔和了许多,温声道:好了,起来吧,朕不过是白问你一句话,倒是惹得你这一番言语,再说了,朕也只是说要提拔你,你倒是死啊活啊的乱说起来,也没一点顾忌。
隆科多心中这才松了口气,知道自己已经通过了皇帝的考验。
但是对于步军统领这个职位,隆科多心里却是有些犯怵的。
所谓的步军统领,全名应该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,主要负责北京城内城的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。
说的明白点,这就是皇室禁军的统领,非皇帝的心腹不可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