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
  第30章 毛遂自荐
  陈蒨又坐回御座,心想,好,朕不说行,不说不行,也不散朝,你们喜欢跪,就让你们跪个够,看你们能跪到几时?
  百官们见皇帝坐着不说话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有点不知所措。
  韩子高也生闷气,心想,在齐国与徐陵共历生死,他并无半分顾念,带头附议孔奂。还有到仲举,别人不清楚我就罢了,你还不清楚我是什么人吗?也附议孔奂,是怕显出你与其他人不合群吗?
  韩子高独自怀抱笏板站着,也不说话,跟个看热闹的一样,仿佛置身世外。
  日头越升越高,眼看快到正午,百官跪得个个腰酸背疼、膝盖发麻。
  直到此时,韩子高终于出列、举笏说:“陛下,臣想向陛下推荐成州刺史人选。”
  陈蒨心喜,总算是打破僵局了,微笑道:“韩卿快说。”
  韩子高说:“臣不才,毛遂自荐出任成州刺史。”
  什么?陈蒨不敢相信,摇头撇嘴对那人示意,咄,咄咄,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,有什么话等会到政事堂说。
  韩子高没理会,举笏跪下继续道:“臣是认真的,请陛下恩准。”
  袁枢举笏说:“韩将军文武全才,又深得陛下信任,的确是成州刺史的合适人选。”
  “是啊!”“合适,太合适了。”“简直是不二人选”……百官们纷纷赞同应和。
  深深的孤立感,韩子高从头一直寒到脚底,果然百官们在意的不是自已成不成家,有没有为国家生儿育女,他们在意的只是自已与皇帝的关系太过亲近罢了。
  “散朝!”陈蒨愤愤丢下两字,转身匆匆离开太极殿。
  百官们陆续散去,孔奂还诚恳地向韩子高解释:“我只是就事论事,没有针对将军,将军千万不要误会。将军远赴成州,为圣上分忧,实是令在下佩服,望将军言出必行。”
  徐陵说:“将军明年成亲就是,何必要求外放自已?即使外放到地方,还是要依诏成亲,而成州可不是个好治理的地方。”
  到仲举道:“你傻啊,成州偏僻,右军将军转任成州刺史,是平调又不升职,你跑那鬼地方做什么,你极聪明的人,怎么犯糊涂了呢?没见都没人愿意举荐吗?就是不想做恶人,你还自已往虎狼窝里跳,亏得圣上没同意,赶紧去找圣上收回申请,还来得及。”
  韩子高笑了笑,拜别到仲举,前往政事堂。
  走进政事堂,韩子高见陆琼对自已做了个噤言的手势,意思是圣上正生大气呢?没事别招惹他。
  转头见陈蒨坐在桌案后,没好气地白了自已一眼,韩子高走到陈蒨面前,正要开口,陈蒨道:“你来做什么,朕宣召你了吗?”
  “不是陛下对臣示意,有什么话到政事堂说嘛,臣就来了啊!”韩子高说。
  “哼!”陈蒨气得一捶桌案,道:“你就是脾气太好,他们才敢再三拿你说事,朕是故意让他们跪着反省,等跪到午时,朕自会散朝,要你出来做好人,朕又做恶人!”
  第31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
  韩子高走到陈蒨身后,伸手给陈蒨按揉肩膀,微笑道:“陛下别生气了,生气多了,皱纹多了,可就不帅了。”
  陈蒨气笑了:“阿凤就是跟你学的,一模一样的腔调。”
  韩子高说:“陛下恩准臣的申请吧!”
  “朕不准。他们要你成亲,朕就再为你找一门好亲事,这也不是难事,你何必要自请外放。”陈蒨道。
  “可是臣任右军将军也快满三年了,迟早还是要外放的。”韩子高说。
  “任期一般三到五年,你急个什么?再说外放也不用去那么远,朕想过,到时调你去会稽附近州郡,你回家看爷娘也方便。”陈蒨道:“你知道成州是什么地方吗?为什么没人愿意去吗?王文通现在下落不明,前面几任都是干不到期满就要求离任,你就不觉得奇怪吗?”
  韩子高说:“臣还真不知道。”
  “不知道?也敢毛遂自荐,你真是无知者无畏啊!”陈蒨气道:“好了,别揉了,你坐下,朕给你好好说说,你就知道朕为什么不同意你去了。”
  韩子高在陈蒨对面坐下,手托下颌笑说:“陛下讲吧,臣听着呢!”
  陈蒨道:“岭南一带古称百越,先秦时附属楚国,始皇帝南平百越,才正式划入我华夏版图,但由于地处偏避,中央直接管控不了,一直采取地方自治的方式管理。当地土著以俚族和僚族为主,世代以山洞为居,搭干栏为屋,上面住人,下面养畜,人民断发纹身,穿半袖短裤,夏天赤脚,冬天踏屐。他们也种地,还是刀耕火种的古老方法,不像我们汉人精耕细种,田地能世世代代一直种下去。刀耕火种,好地三年也变得贫脊,产不出粮食,他们就另寻一处放火烧林,重新耕种,这样导致良田越来越少。为了争夺土地,俚僚之间经常发生争斗,打得你死我活。晋末衣冠南渡后,我们汉人也逐渐迁入岭南定居,土地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,当地土著与汉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,俚人僚人不听从朝廷政令,杀害汉人和地方长官、聚众造反的事层出不穷,朝廷多次派兵镇压,只是此伏,彼又起,反抗就没有停止过。”
  韩子高说:“臣觉得光靠镇压解决不了矛盾,关键是要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,是否可以从教化当地人民如何耕种下手,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压制,如果人人都有地种、有饭吃,哪个还会想着造反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