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
  能有卵子,能让受精卵着床子宫变成胎儿,听不太懂!但听着就是好东西啊!
  旁边传来笑声,“没听到那是‘女性生殖器官’吗?今儿下锅的那个是男的,你吃的是他的卵蛋还差不多。”
  这时,天幕上生物老师讲到营养成分摄入表,便有一些吃了三分饱的人欣慰于自己吃到了那营养宝塔第三层的肉。
  不久,一群人带着他们半空的胃袋和简陋的,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游荡,寻找着没有战争和胡人的生机。
  天幕上的老师说着说着,让学生举手回答她的提问。
  “肺部的呼吸运动,吸入时膈肌……?来,许念双。”
  一个女生站起回答:“肺呼吸吸气膈肌收缩,气压小,呼气时膈肌舒张气压大。”
  “没错!回答的很好啊,你下次写完试卷检查一下,不要再在这种你知道的知识点上因为粗心丢分了好不好?”
  “嗯嗯。”许念双乖巧点头。
  老师站在讲台上讲细胞和动脉静脉血的区别,眼神往下面扫射。
  天幕将老师低头看上课方案的动作放映个一清二楚。
  她说出小游戏的要求,要点两个人上来,把黑板分给他们,展示一下画技,画一下常考的心脏循环图。
  方蜻伸手。
  老师声音带笑,把方蜻喊上来讲台了。
  当过老师的都知道,上课是不能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,得关注下方的学生们,从里面挑一部分学习态度热情的来进行互动,再挑一部分学得不错的进行夸夸。
  天幕正中,一个简陋的线条心脏,在方蜻手下成型。
  “哎不错,看我们班方蜻画的还是挺像的,左右心房、左右心室和动脉静脉循环都画的挺好,而且没有对照书上的图来画,说明这个知识点你掌握住了。”
  “商向山画的也不错。”
  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鼓掌声。
  天幕之下。
  不少医家之人、对身体迷惑好奇之人,借着这机会将那些心脏、氧气、气压、循环之类词汇记下,别管懂不懂,都以自己语言去理解。
  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书《伤寒杂病论》,他走南闯北行医多年,以他的眼光来看,方蜻所上“生物”这一科目,内容虽浅显,却直值本质。
  而她如今年纪十三四,又有学医之心……未来还长。
  张仲景觉得,他大概率有机会能从天幕上看到更多更有意思的后世医学理念。
  明代女医谈允贤,认真盯着天幕所言。
  她不是坐在那位老师座下的学生之一,却是她坐天幕下的学生。
  她不是方蜻那样的少年,已生三子,两女一男。
  谈允贤自幼学医,但那是因为家学,她家中祖母祖父都是名医。
  少年时,家族多是有官身的男子,吃穿无忧,她又是女儿身,为官为商为匠总不是世俗推崇女儿去走的路,她就和无数女子一样,嫁人生子了。
  生产之后的谈允贤才知道,原来,胎儿出生不仅会撕开母亲身上最脆弱的那片血肉,还会因为失血和伤口引来无休无止的痛苦。
  她从前只知道少见女病人求医,亲身经历,又有许多妇人求上门来,才真正切身感受女科病难言、难医、难痊愈。
  天幕上师生其乐融融,课堂氛围极好。
  她的大女儿见母亲沉思,实在忍不住了,问她,“阿娘在想什么?是有听不懂吴馥老师的课?”
  吴馥,正是方蜻面前这位生物老师的名字。
  谈允贤一边记字,一边回答女儿的话,“娘在想计划生育和眼部角膜移植。”
  只这一句闲话,之后她便先专心将天幕看了。她也已经注意到天幕时间比她所处快上许多,天幕上部分语速和内容,她唯恐疏漏重点。
  等待课完,谈允贤才和大女儿好好说话:“天幕上方蜻所学,最差能有八分真,剩下两分,是人力暂不能及。只是我不是天幕中人,太多迷惑无从了解。”
  “女人晚婚就可晚生,让男人少与女人同房,女人能少生,可房事怎能长久依赖政令?方蜻那一个班级,有独生孩子无论男女的,有二女户的,偶有谈论,也是一至三个孩子,三个已经很多了。”
  “他们,天幕上,是全用那显微镜观察那些血液中的细胞吗?人体内的卵巢卵子胎儿发育也是这样观察?给失明的人更换角膜定然不是难事,否则如何能上课本宣传文化……”
  她完全不避讳和女儿聊这些,因为家里已经在给长女物色夫婿人选了。
  太多太多的未尽之言,最后谈允贤细化成一句叹气:“我要是能有个显微镜看看就好了。”
  小小少年帮母亲整理病案,出主意:“阿娘,我记得之前来找你看病的有个娘子家里是做铁匠的,我们等下去问问工匠?”
  天幕上,铃响了。
  生物老师看看最后一小节,“还有一点没有讲完,这个就布置给大家当作业可以吧?练习册上的作业等下课代表会写黑板上,下节课我们一起讲好不好?”
  用着疑问句的语气,做着不容置疑的决定,生物老师的碎花裙飘出了教室。
  专注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,方蜻伸了个懒腰,排队在饮水器前接水。
  排队时,她听到排前面的人嘀咕。
  “节奏好快,一节课塞了大半本书进脑子,差点跟不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