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9章
  说沈家作死,原来他们还能更作死。
  皇帝原本看在沈家出了农学书的份上,惩罚还算轻了,只是不让他们暂时走上仕途而已。
  要是以后沈家能做出点什么成绩来,皇帝可能还会再考虑用他们。
  如今沈家这书居然还没多少是自己写的,那就不一样了。
  而且更不凑巧的是,皇帝的藏书阁里居然真的有李老爷子二十年前出的书,保存得相当完整,字迹都十分清晰。
  原版书一对照,那就更是一目了然了。
  沈家直接就是欺君之罪,一家老小都被押入大牢。
  不少人唏嘘沈家要是老老实实写一本农学书,怎么都不会沦落到如今这地步,还可能被皇帝提拔。
  如今好了,沈家一番操作猛如虎,最后完全把自己坑惨了。
  皇帝惩治了沈家,懒得再分一点注意力给这家子,而是准备南巡了。
  这次他打算带上皇太后,另外还有所有的小阿哥。
  内务府的准备就要更周全一点,免得小阿哥年纪小,在船上久了会不舒服。
  太医院那边的准备就更多了,药丸、药材就装了足足半船,跟着去的御医、药童就有好几个。
  另外阿哥的伴读也跟着一块去,算是跟着阿哥们一起出去见识一番了。
  伴读的家里人也准备行装,光是替换的衣服就装了好几个笼箱。
  毕竟在路上,衣服替换不能少,洗晒起来却不容易,多装一点总是没错的。
  后宫除了郭珍珠之外,宜贵妃和僖妃是必然跟着去的,惠妃听说大阿哥要去,也忙不迭说要跟着。
  荣妃更不用说,求着皇帝暂时免了禁足,就为了能在路上照顾三阿哥。
  宣妃见皇太后也去,就想跟着去了。
  唯独温贵妃打算留下,毕竟宫里还有不少嫔妃没能去。总不能这么长时间没人盯着,加上温贵妃这两年病了两场,身子骨有点弱了,坐船只怕难受,就不打算去了。
  郭珍珠听说温贵妃要留下,不由说道:“你要留下帮忙管事,那是再叫人放心不过的了。”
  她麻溜让人把账本和各宫份例的单子一股脑都送温贵妃这边来,回头出去这两个月,就要温贵妃自个看账对账了。
  温贵妃看着一大堆账本不由头疼道:“娘娘出去一两个月而已,推迟一点再安排也行。这些账本我就不用都看了吧,着实瞧着就累人。”
  郭珍珠听着就笑道:“平日就按照规矩来办,你要不想看,那就不看了。等我回来的时候再查账就行,怕是中途有什么意外,需要看账的话,你没账本能查,就得抓瞎了。”
  她也算是以防万一了,要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查账,账本一部分在内务府,一部分在永寿宫,温贵妃就不好擅自过来取了。
  还不如郭珍珠这时候先把账本送来,在温贵妃这边放着。
  温贵妃听后就笑了:“还是娘娘想的周到,那就先放着,兴许没什么需要查账的地方。”
  郭珍珠交代好了,就高高兴兴跟着皇帝开始公费旅游。
  四格格也跟着一块上船,她几个伴读年纪小,还是姑娘家,家里人不大放心,就没跟着来。
  索性三格格也在,两个小姑娘住在一起,彼此也有个照应,还能一块玩儿。
  皇帝这条船上,除了郭珍珠之外,就是小太子,另外四格格和三格格也一块住过来了。
  毕竟四格格第一次出远门,郭珍珠不大放心,就让女儿住在同一条船,也能亲自看顾一二。
  六阿哥则是跟着五阿哥在另外一条船,船上还有大阿哥、三阿哥和四阿哥在。
  其他嫔妃就在第三条船上,惠妃和荣妃为此很失落,只能等下船的时候能远远看一下阿哥了。
  郭珍珠除了带上晴雪和琉璃之外,还带上了林嬷嬷和于嬷嬷。
  林嬷嬷和琉璃跟着四格格,帮着郭珍珠照顾四格格。
  三格格在船开没多久就开始有点晕船,用了点药就睡下了。
  四格格不好打扰她,过来陪了一会郭珍珠,忍不住去皇帝那边,想借两本书看看。
  皇帝在船上设了书房,里头除了折子外还有不少藏书也一并带了来,在路上就能看了。
  四格格一来,皇帝就笑着给她推荐了两本书。
  小太子带着李德全正努力整理折子,却是整理不完,偏偏皇帝这些折子不好叫外人来收拾。
  四格格见了,于是提议道:“皇阿玛,不如我也来帮忙整理这些折子吧。”
  皇帝想了想就点头道:“那敢情好,你整理一会要是累了,也不必撑着,只管去休息就是了。”
  四格格笑着应了,问过小太子,知道哪边是已经看过的折子,哪边是准备看的,帮着李德全把看过的折子放进准备好的箱子里头。
  有四格格加入帮忙,而且她还识字,看得还快,叫小太子和李德全都要轻松得多了。
  小太子帮着整理一会,就被皇帝打发去做功课和练字了。哪怕出来了,太傅没跟着来,却留下不少功课让阿哥在船上做。
  小太子把整理好手边看过的折子就走了,皇帝很快又看完了不少,四格格继续吭哧吭哧收拾。
  等皇帝看完后,才发现四格格还在,连忙打发她赶紧回去歇着。
  四格格去郭珍珠那边,小声说道:“额娘,我才知道皇阿玛可累了,出来南巡,书房里的折子堆得满满当当的。我光是整理就有点累了,更别提皇阿玛全都要看完还得批阅。”
  郭珍珠也没料到四格格去皇帝那边借书,书是借了,还顺道给皇帝帮忙,却累得不行,还心疼起皇帝来。
  她顿时笑着道:“当皇上是不容易,有看不完的折子,毕竟各地的事情都很重要,什么都要皇上过目才行。”
  四格格心疼皇帝,第二天又跑去帮忙整理折子。
  她整理得越发熟练,是又快又好,收拾完后还能腾出手来,给折子分类。
  四格格也分不出折子里哪些事更重要,哪些不重要,分之前问过皇阿玛,只把请安折子单独放在一块。
  其他的另外放,皇帝就能先看看请安折子之外的。
  这样皇帝看折子就更快了,往往早上送来的折子,中午不到就看完还批复好送走了。
  闲下来后,皇帝还跟四格格聊了起来,毕竟他看出女儿似乎有很多疑惑。
  果然四格格问道:“皇阿玛,女儿见一本折子前边夸赞的辞藻占了大半,剩下一小半才是说正经事情的,这不能放在最前边吗?”
  不然皇帝看完一大堆赞颂的词句,才能看见最后重要的事情,这不是耽误事吗?
  皇帝听后只摇头道:“你看的那个折子,那人曾是十几年前的探花,一手字写得极好,诗文也写得不错。可惜人不够务实,所以才会外放历练。”
  四格格听懂了,这人诗文写得好,是极有文采的,能考中探花自然不是一般人。可惜写得再花团锦簇,成了探花郎,当官后就得务实。
  这都十几年了,这位探花郎似乎一点都没改过,依旧花团锦簇写上一大篇,最后才把正经事写上。
  她忍不住问道:“皇阿玛,这探花郎十几年来仿佛没什么长进?所以才一直外放,始终没回来吗?”
  皇帝听得好笑道:“他已经稍微改了,以前前边写得更多,叫朕打回去重写了几次。”
  可惜虽然改了,但是依旧改得不够多,只怕要
  继续外放,辗转在外省各地当个小官来历练。
  改得慢,那就慢慢改,什么时候改好了,什么时候皇帝再用这人。
  四格格抿着唇,忍不住笑了起来:“皇阿玛,这探花此时才上折子想要在当地种御稻。哪怕女儿不如六弟,并不擅长农学,也知道这个时候下种实在有点晚了,会影响收成。”
  皇帝听后,赞许地看了女儿一眼,连四格格一眼都能看出问题来,这探花在外地当官多年,依旧不大长进。
  看来这探花郎得敲打一下,然后贬得远一点的地方再好好多历练几年才行。
  第142章
  郭珍珠不知道四格格好奇问了几句,那倒霉的探花郎可能就要被皇帝贬官,还要在更远的地方外放多年。
  她只察觉四格格往皇帝那边跑更勤快了,不由好奇。
  四格格笑眯眯道:“额娘,我是去帮忙的。太子二哥还有很多功课要做,我去帮忙的话,他就有更多空闲时间来读书了。皇阿玛也说我整理折子越发快了,我还能打发时间。”
  毕竟坐船的话,船只再大就这么点地方,他们也不可能到处撒欢跑,最多只是去甲板上呆一会儿,看看周围的风景。
  刚开始孩子们第一次出门还兴奋,到处看,时间长了,周围的风景没太大变化,渐渐就感觉无聊了。
  小阿哥们和伴读在一条船上,还能一起读书、练字,讨论一下功课什么的。
  但是格格这边没什么课业要求,三格格因为晕船的关系,几乎都在船舱里躺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