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
  第143章
  四格格回去后就兴致勃勃开始写功课,虽说没有太子写的章程那么正式,只是写自己的想法,也写得不亦乐乎。
  她写好后,第一时间拿过来给郭珍珠看看。
  郭珍珠看完,只觉得这探花郎完全是皇帝给两个孩子的试金石,简直要被玩坏了。
  四格格的想法有点跳脱,不过也符合她这个年纪的孩子,想得有点简单,不够谨慎妥当。
  不过这也正常,总不能让四格格这年纪的孩子想得那么周全。
  郭珍珠仔细看了看四格格写的,一个办法是让人过去监督探花郎,看他有没好好干活,干得不好,就让监督的人去替换他!
  这样探花郎就不敢不好好干活,皇帝没在附近,也有人监督,装作皇帝的眼睛,跟亲眼看一样。
  郭珍珠看着笑了笑,这些官员的想法没有四格格想得那么简单。
  去监督探花郎,对方做得不好就能取代他,那这人给皇帝写折子就未必说真话了。
  也不可能全是假话,毕竟这很容易被皇帝察觉,谁知道皇帝有没派别的人盯着他们呢!
  但是写成春秋笔法,似是而非,把事情前后顺序改一改,让皇帝对探花郎的印象不好,那可太容易了。
  毕竟笔能写锦绣文章,也能成为刀剑,杀人于无形。
  人都有私心,更别提这人还可能取代探花郎,怎么能不对探花郎下死手呢?
  哪怕这个监督的人真的没有私心,皇帝也不会相信的。
  四格格听郭珍珠细细给她分析了一番,不由蔫了下来道:“额娘,我这办法不好,是不是该重新写了?”
  郭珍珠却摇头道:“不,你既然写好了,那就是你自己的想法,拿去给皇上和小太子看就好了。”
  谁知道小太子会不会跟四格格一样的想法呢?
  毕竟都是孩子,想法没那么周到。
  或者小太子曾经有这个想法,四格格率先写出来,皇帝评点一说,小太子顿时明白这事为何不可行了。
  反正皇帝让四格格做功课,并不是真的让她面面俱到,写出什么惊为天人的办法来。
  只是小太子太谨慎,很多想法不会写出来,叫皇帝无从知道。
  四格格跟小太子的年纪相差不大,想法可能有些会相似,写出来让皇帝看了,讨论一番,也能叫小太子心里明白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了。
  毕竟皇帝太早登基了,当皇帝久了,早就忘记小太子这个年纪会怎么想。
  所以小太子想什么,他很难都猜到。
  如今有了四格格就不一样了,她敢想也敢写。哪怕一些想法不太妥当,也能拿出来讨论一二。
  有些想法妥当却不够成熟,瑕疵比较多,要如何改善等等,都是开拓思路的好方法。
  四格格一听,眨眨眼道:“那我听额娘的,多写点,反正皇阿玛也舍不得说我做的不好。”
  郭珍珠好笑道:“你心里有数就行。”
  四格格连忙拿起毛笔,当场又写了起来。
  她琢磨出第二个办法,就是让探花郎亲自种地。
  探花郎这不是要努力学习农学吗?但农学纸上谈兵是不行的,必须要实践才可以。
  让他亲自来,就能知道种地有多不容易,以后就不会生出铲掉其他人庄稼的糊涂想法了。
  然后圈出一块地给探花郎种,要是没种好,收获太少,那就是他学得不好,需要重新学习,或者惩罚才行。
  四格格洋洋洒洒写了半页纸,吹干墨汁,喜气洋洋道:“额娘觉得我这法子怎么样?是不是比之前那个办法更好了?”
  郭珍珠一看就想笑,她依稀记得皇帝之前也曾这么收拾不懂农学的官员,让他们亲自种地。
  那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哪里试过种地,晒得黝黑,每天种得大汗淋漓,还不敢偷懒。
  四格格当时年纪太小,应该不知道此事。
  皇帝和四格格不愧是父女,这折磨人的办法居然不谋而合,愣是叫四格格想到了。
  四格格看郭珍珠笑而不语,疑惑道:“额娘,这法子不好吗?”
  郭珍珠点头道:“这法子好,读书再多,还是得亲自试试才知道究竟好不好,尤其是农学,不试过就不知道怎么种御稻。以后推广的时候,探花郎就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了。”
  不然他自己没弄明白,推广的人也稀里糊涂的,最后能推广出什么效果来呢!
  四格格被郭珍珠一夸,顿时喜滋滋的,
  拿着功课就去找皇帝点评了。
  皇帝没想到四格格那么快就写好了,还兴冲冲送了过来,于是放下手里的朱笔,展开来一看,顿时乐了。
  小太子正好也过来送功课,皇帝转手就把四格格的递给了他:“太子来看看,这是四格格写的。”
  闻言,小太子连忙接过四格格的功课看了起来。看完后,他的表情有点微妙,问道:“四妹妹,这些都是你自个想的吗?”
  四格格连连点头道:“对的,太子二哥,我自个想好然后写的,不过写完后还送去给额娘看了。额娘跟我说了说,却没叫我改。”
  所以这功课是原汁原味,全是她自己一个人想好的。
  哪怕郭珍珠点评过,让四格格别改,她就真的一个字没改过。
  小太子听得意外,他还以为是顺皇贵妃给四格格说过,她才想到这么两个法子。
  没想到居然是四格格独自想到的,那就实在了不起的。
  毕竟四格格一直养在深宫当中,没怎么出外不说,只在苏麻喇姑和尚书房听了一阵子的课。
  别说四书五经,还有朝政什么的事,四格格是一概不知道。
  哪怕如此,她确实敏锐又聪慧,提出的办法有稚嫩的地方,但是却有可行之处。
  小太子心里不免有点沮丧,难怪皇帝会让四格格加入进来一起做功课,想必是觉得自己不如四格格聪明又胆大,敢想敢写了。
  “四妹妹写得不错,皇贵妃娘娘是怎么说的?”
  四格格一听,扭头看了过来:“皇阿玛,我能说的吗?”
  在她心里,郭珍珠说的也许就是答案了,直接给小太子答案真的可以吗?
  皇帝听着不由失笑道:“说吧,朕也想知道爱妃怎么点评你的。”
  四格格听后,这才一五一十把郭珍珠的点评复述了一遍。
  小太子听得心里啧啧称奇,顺皇贵妃以前养在深闺,进宫后也没怎么出去过,只跟着皇阿玛南巡了一回,怎的见识如此厉害?
  连带着四格格的想法也特别会变通,看看这让人监督探花郎的事,小太子一听只觉得有所不妥,却察觉不出哪里有问题。
  毕竟有人监督,探花郎应该能做得更好一点。
  直到顺皇贵妃的话却直接指出要害,那就是人心!
  监督这件事没问题,最大的问题只是监督这人想要取而代之,就不可能公平和客观了。
  皇帝听得微微颔首道:“你额娘说得不错,每次能不能解决问题,还得看人心如何了。如果只是监督,并没有取而代之的话,兴许还能稍微公平一点。”
  也只是稍微了,毕竟不直接说,却不一定不能取而代之。
  探花郎只要下去了,就会空出一个位子来。哪怕只是个偏远地方的父母官,那也是官,多得人愿意去做。
  要是能做出点功绩来,就可能往上走了,未必会在这个偏远地方呆一辈子,谁不想试试呢?
  哪怕监督的人不想试,那他还有故交和同僚,有年轻的晚辈,这些都是能够取代探花郎的人。
  他发现这个机会,把探花郎弄下去,那么其他人就有机会填上了。
  之后因为这人给了助力,那么成功填上的人必定会酬谢,甚至以后爬上去了,给此人的帮助只会更大。
  所以这种互助互利的事就在跟前,谁不想动心思呢?
  皇帝简单解释了一番,四格格就若有所思道:“皇阿玛,那岂不是以后做什么事,都不能派人去监督了?”
  闻言,皇帝笑着摇头道:“那不是,要看什么时候了。”
  他忽然看向旁边一直沉默却认真听着的小太子,后者一个激灵,立刻开口道:“四妹妹,比如在打仗的时候,除了领兵的将军,还有督军在。这个督军就是监督将军的人,看他有没带兵冒进,延误战机。”
  四格格这才恍然大悟,点点头道:“太子二哥知道得真多,原来是这样。那打仗的时候有督军盯着,他要跟将军是好友,那岂不是会帮着遮掩将军的错处?”
  小太子看了皇阿玛一眼,见他没有解释的意思,这才继续开口道:“四妹妹,督军一般会选皇阿玛身边的伴伴。他们一直在宫中,跟朝廷大臣一般没什么来往,也不会有什么交情,就不会出现帮忙遮掩错处这种事了。”
  四格格听着点头道:“原来是这样,那要是将军许了不少好处呢?伴伴们跟将军没交情,应该不会跟一大笔钱过不去吧!”